诗画浙江

沿“诗”入浙

沿“诗”入浙

“一文含四带,十地耀百珠”

浙江省诗路文化带

浙江省诗路文化带是以“诗”串文为主线,以“诗”为点睛之笔,打造的浙东唐诗之路、大运河诗路、钱塘江诗路、瓯江山水诗路这四条诗路文化带。

浙东唐诗之路

浙东唐诗之路以浙东运河——曹娥江——椒江为主线,覆盖杭州、宁波、绍兴、...
阅读更多 "浙东唐诗之路"

大运河诗路

大运河诗路主要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,包括杭州、嘉兴、湖州、绍兴、...
阅读更多 "大运河诗路"

瓯江山水诗路

瓯江山水诗路以瓯江——大溪——龙泉溪为主线,包括丽水、温州2个地市。 ...
阅读更多 "瓯江山水诗路"

钱塘江诗路

钱塘江诗路以钱塘江——富春江——新安江——兰江——婺江——衢江为主线,...
阅读更多 "钱塘江诗路"

浙东唐诗之路

浙东唐诗之路以浙东运河——曹娥江——椒江为主线,覆盖杭州、宁波、绍兴、台州、舟山5个地市。

浙东唐诗之路:以文化名山名人名景名岛等为主要载体,展现“兰亭流觞,天姥留别”的文化印象。

传统意义上的“浙东唐诗之路”,以钱塘江经越州(即绍兴)至天台为主线,于此一路上,诗歌创作与流传甚夥,尤其是越州风光,颇受诸诗人喜爱。

从钱塘江出发,经古城绍兴,自镜湖向南经曹娥江,沿江而行,入浙东名溪,溯江而上,经新昌的沃江、天姥,最后至天台山石梁飞瀑,全长约200公里。在《全唐诗》收载的2200余位诗词作者中,就有300多位诗人游历过这条风景线。在这条“浙东唐诗之路”上,他们写下了1000余首佳作。这是一条文学之路、山水之路、朝圣之路。百官朝舜、西施浣纱、曹娥投江、梁祝化蝶等的美妙传说,大禹治水、卧薪尝胆、马臻筑湖等的史迹遗存,兰亭雅会、“东山再起”、雪夜访戴等的文人轶事,都是“浙东唐诗之路”的历史文化价值体现。

大运河诗路

大运河诗路主要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,包括杭州、嘉兴、湖州、绍兴、宁波5个地市运河沿线的县市区。

大运河诗路:以世界文化遗产和江南水乡名城古镇为主要载体,展现“千年古韵,江南丝路”的文化印象。

大运河诗路以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为纽带,穿越湖州、嘉兴、杭州,一直通过绍兴、宁波入海的大运河文化带。大运河文化带不光是历史上浙江北上的一条通道,也是全国各地文人进入浙江的主要通道,所以在这条运河上也留下了很多美好诗篇和传说。

瓯江山水诗路

瓯江山水诗路以瓯江——大溪——龙泉溪为主线,包括丽水、温州2个地市。

瓯江山水诗路:以自然生态山水、文化古村和非遗技艺为主要载体,展现“山水诗源,东南秘境”的文化印象。

瓯江山水诗路以瓯江为纽带,从龙泉和庆元出发,穿越整个丽水和温州形成。“自言官长如灵运,能使江山似永嘉。”这是苏东坡的感叹。以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发端,历代文人墨客青睐温州,杜甫、孟浩然、韩愈、沈括、徐霞客等,都为温州山水留下诗篇和墨迹。

钱塘江诗路

钱塘江诗路以钱塘江——富春江——新安江——兰江——婺江——衢江为主线,包括杭州、金华、衢州3个地市和海宁。

钱塘江诗路:以名城名学名江名湖和沿江风光、海潮为主要载体,展现“风雅钱塘,百里画廊”的文化印象。

钱塘江唐诗之路风光独绝,如诗如画,是一条充满诗情画意的水上画廊,历来被人们称为“锦峰绣岭,山水之乡”。在唐代,秀丽的浙西山水成为唐朝100多名诗人“壮游吴越”的必经之地,他们或行或吟于江上,或寻踪于奇峰秀谷之间,留下了500多篇脍炙人口的诗篇,而他们吟咏的诗句,徜徉的足迹,踩出了一条闪光的浙西旅游之路。这条“钱塘江唐诗之路”与目前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“富春江—新安江(千岛湖)”是一致的,成为沿线富阳、桐庐、建德、淳安四区县市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。